发布时间:2020-02-21 15:12:00
备制造业企业亟待复工
——装备制造业企业复工问题与对策调研报告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全国各地随即采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全国性的区域封闭、道路隔断等措施,一直持续到2月中旬,造成员工返岗难、企业复工延迟,部分企业甚至停产。装备制造业领域,除全力保障医疗防护物资、生活必需物资的生产企业外,大多企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随着复工日期的一再延迟,企业不得不背负起营业收入减少、生产成本增加、流动资金日趋紧张、订单无法按时完成等一系列问题。更为严峻的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来自国内外供应链断裂带来的挑战。此次疫情不仅考验着我国装备制造业应对危机的能力,也考验着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上的责任担当。当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全国统筹协调、分类有序推动复工已经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当务之急。
2020年2月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 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在随后的十多天里,各地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自2月12日起,动员专业分会和省区市学会,共同启动装备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问题与对策调研。截至2月20日,共回收问卷301份,覆盖18个省、自治区和3个直辖市。企业类型主体为民营企业,占61.5%,其次是国企和国有控股企业,占26.3%;员工规模在500人以内的企业占61.1%。本次调研针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困境,提出政策建议和企业对策。
图1 调研企业行业分布
图2 调研企业员工规模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1.企业复工大面积延误
受疫情影响,全国范围内人员流动受限和主被动隔离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复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图3 各地规定复工时间
根据调查显示,装备制造业企业复工时间普遍在各地方政府规定的复工时间之后。有72.3%的企业在2月10日至2月底复工,在2月10日之前复工的企业仅占9%,仍有18.7%的企业复工时间在3月之后。
图4 调研企业复工时间
2月10日之前复工的企业,员工返岗率和第一季度生产能力发挥程度并不理想,只有36%的企业返岗率达到了90%以上;第一季度生产能力发挥程度预计可以达到90%以上的企业占比更低,只有8%。装备制造业企业为多工序配合、顺序性生产,前一工序没有完成,后一工序则不能开始。因此,只要有一个环节的员工没有就位,生产线就无法启动,企业不能实现复产。
图5 2月10日之前复工企业员工返岗率
图6 2月10日之前复工企业预计第一季度生产能力发挥程度
从企业在供应链方面遇到的困难看,74.3%企业反馈供应商未复工是目前面临的第一大困难,这也进一步说明,装备制造业企业复工时间普遍滞后于政府规定的企业复工时间。
图7 企业在供应链方面遇到的困难
复工每延迟一天,既给企业带来入不敷出的现实影响,也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带来不可预测的负面影响。
2.经济形势需要,企业亟待复工
2019年,我国第二产业占全国GDP的比重为39%(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7.1%、39%和53.9%)。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二者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2.5%和14.4%。装备制造业在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创新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相比,装备制造业具有第二产业的特征,在疫情防控期间,装备制造业相对于其他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但却是深远的,短期看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从长远看将会影响到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信誉,甚至会影响到我国制造业的综合实力和全球竞争力。
山东豪迈集团公司表示,由于生产方式采用订单式生产,原材辅料等采购均根据订单进行采购,无法大量备货。受疫情影响,国内供应商开工时间及运输状态未知,后续原料辅料将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同时,疫情引发客户恐慌,未来国外客户调整订单分配,可能不会将大部分订单投放给国内客户或者单一客户,这样将导致企业丢失一些优质订单和潜在订单。
陕西华拓公司表示,计划年后启动的一些重要项目和设备研制及生产都无法正常开展,如与一汽、商飞等的合作项目和设备生产都必须延期进行,与国内外鞋帽箱包行业的合作洽谈也无法如期举行。其他年前已有意向的客户对接工作只能全部推后,正在准备筹建的设备生产基地也无法确定启动时间,新一轮的融资工作也会延后。
由于企业复工延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压力增大。企业没有营业收入,企业各项支出又不能减少,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北京精雕公司反映,由于延迟开工,生产经营不能正常开展,而员工工资等正常支出不能减少,加剧企业经营负担,造成当前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山东豪迈集团,受工期延迟、人工、房屋和设备空置等因素,公司生产成本大幅提升。
疫情带给装备制造业企业成本压力普遍存在。调查中,有88.9%的企业首先都面临营业收入减少、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
图8 企业在资金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
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规模越小,对第一季度营收的影响程度越大。预计第一季度营收下滑程度数据显示,5000人以上规模的民营企业中,没有企业下滑程度超过30%,1001-5000人规模的民营企业中,没有企业下滑程度超过50%。
预计下滑程度超过50%的,企业规模越小,企业数量占比越高。501-1000人规模企业,预计下滑程度超过50%的企业占此规模企业总数的9.5%;101-500人规模企业,预计下滑程度超过50%的企业数量占17.2%;101-500人规模企业,预计下滑程度超过50%的企业数量占比则达到了25%。
图9 民营企业预计第一季度营收受疫情影响程度
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小民营企业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亟待复工,进而实现复产。但是面对疫情的严格防控要求,企业又显得力不从心,彷徨无措。
3.企业为复工迎难而上
调查显示,装备制造业在手订单3个月内的企业占比为67%。其中,民营企业形势更加严峻,100人以内规模的民营企业只有一个月订单的占比45.3%,2-3个月订单的占比为37.5%,在手订单不超过3个月的达到80%;101-500人规模的民营企业在手订单不超过3个月的占比77.6%。
图10 装备制造业企业在手订单情况
数据显示,超过30%的民营企业现金余额维持企业生存时间在一个月以内,另有超过39%的企业维持在2-3个月,企业现金余额仅能维持不超过3个月运营的占比达到70%以上。
图11 民营企业现金余额维持企业生存时间
在调研中,山东省民营企业反映,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对复工后的疫情防控也是忧心忡忡、夜不能寐。尽管复工依然面临高风险,但目前的经济压力迫使企业必须顶着聚集性疫情高风险,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能够尽快复工复产。
恒大研究院分析认为,WHO(世界卫生组织)解除PHEIC(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认定有两个时间期,若是防控及时得力,疫情持续时间较短,对企业的经济压力主要局限在第一季度;若是如果复工人口流动使得病毒传播造成防控不得力,疫情可能延续至第二季度,对贸易的冲击将更加明显,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经济压力。
一方面,由于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的需求,员工需要到生产现场进行操作和劳动。比如,北京精雕公司反映,受制造业生产方式和公司保密制度的影响,大部分员工必须在公司办公。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对员工的技能有一定要求,而且有的操作环节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在较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替代,还必须原岗位员工返岗才行。
另一方面,企业面临复工后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若企业中再次出现确诊患者,又将面临停工消毒以及员工隔离2周的措施,损失更加惨重。2月10日,攀钢重庆钛业公司发生一起聚集性疫情事件,公司有2例确诊,1例无症状阳性感染者,造成131人密切接触,企业封锁隔离,停止生产。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征对疫情防护提出了挑战,因此要求企业复工更需要科学引导,有准备、有条件企业实现分类有序复工。面对疫情高风险,要求企业必须在复工时间的定夺上极其谨慎,在复工准备条件上严防死守。
二、装备制造业企业复工面临的问题
1.政府复工时间与政策不明确
地方政府出台复工时间和政策是企业实现复工复产的前提,只有在时间和政策都明确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提前做好准备并制订周密的复工和疫情防控计划。目前,仍有部分企业因地方政府未出台复工政策而造成了复工延迟。在企业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中,作为第一选项,“明确复工时间与政策”仅次于“出台税收减免政策”,排在第二位,占比为41.2%。
图12 企业对政府和政策的诉求
由于地域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不同,除疫情较重的湖北省外,其他地区仍然有装备制造业企业在等待地方政府的复工政策和时间通知。比如陕西省,企业复工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地方政府复工政策不明确,正在等待复工通知。复工政策推出时间比较早的一些省份,有16.7%的企业选择复工遇到的第一困难是地方政府复工政策不明确,企业在焦急地等待政府的复工通知。
图13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复工遇到的困难
图14 复工较好省份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复工遇到的困难
另外,虽然有些地区已经出台了复工政策,也明确了复工时间,但条件苛刻、手续繁琐。有企业反映,复工需要经过7个相关部门的审批。还有企业反映,由于所在工业园区或街道封闭管理,无法进入园区,复工时间和政策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2.员工返岗困难
当前,所有装备制造业企业面对的最大困难还是员工返岗问题。虽然从数据反馈看,员工不能及时返岗作为第一选项占比为38.1%。但是不考虑地方政府未出台复工政策的因素,这一占比将上升到了65.8%。
图15 企业复工面临的困难
疫情防控和人员返岗是当前企业复工面临的最主要矛盾,破解区域隔离,道路阻断是当前棘手难题。在解决人员返岗途中的安全,少接触、不接触外界的考量下,有企业与地方政府对接,直接点对点用长途大巴接送员工回厂;也有地方政府采用专列、包机的方式解决员工返岗困难。不过,面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及其员工广泛分布,当前举措还是杯水车薪。员工返岗面临的困难还包括主观因素,如员工受疫情影响不愿意返岗,企业无法解决上下班的交通问题,无法解决员工隔离、住宿、工作用餐等问题。
3.上下游物流受阻
调查数据显示,交通阻断、原材料供应不足是企业在供应链方面遇到的第二大困难。由于交通运输限制,整个原料段供应不畅,不仅国产的原料运输受影响,进口商品的通关速度和进口量也有明显的放缓趋势。每个企业都是产业链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危机,都将威胁整条产业链的健康运行。
汽车企业因产业链长、供应商分布广泛,物流不畅问题尤为突出。据广汽集团反馈,因全国其他省市疫情管控状态还未放开,很多配套企业暂未复工,物流暂未通行,部件无法生产及运输,致使企业无法生产。为尽快恢复生产,广汽已经向湖北、广东、浙江、江苏、河南、福建等6个省份的10余个城市发出通行申请。
图16 企业在供应链方面遇到的困难(含排序)
目前,企业在经营与销售方面面临的困难,产品物流受阻排在第一选项第二位,占比29%。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打通物流是当务之急。
图17 企业在经营与销售方面遇到的困难
4.防疫物资匮乏
根据调研,疫情防护用品不足是员工返岗难的第二大原因。50%的企业反馈复工遇到的最突出问题和瓶颈问题以及急需要政府协助解决的问题时,均提到需要防护物资,包括测温设备、口罩、消毒液等。员工返岗后,解决口罩问题是第一大问题。在这一情况下,有些企业调整策略新增口罩生产线,比如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等企业为复工复产,研制和改装口罩生产线,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
三、装备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的对策建议
1.梳理产业链断点,精准施策
建议国家统筹制订《装备制造业优先复工复产的企业分类目录和保障措施》。装备制造业复工复产要区分主次和轻重缓急。确定优先复工复产的重点领域,根据产业链的薄弱程度和重要性,梳理重点领域优先复工复产的企业名录。统筹协调、分类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建议各地政府部门针对企业复工面临的问题,精准施策。
梳理重点领域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甚至是影响产业链整体复工的断点,各级政府与行业组织统筹协调,通过就近替补供应、协调临时替代产品、利用技术提出解决方案等形式来克服产业链短期瓶颈问题。
重点发挥供应链上龙头企业的复工拉动作用,发挥军工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的带头作用,一企一策。
2.推动重点区域和行业加快复工
充分发挥主要制造业中心地区,如长三角地区的铁路、船舶、汽车产业,珠三角的船舶、汽车、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相关电子设备产业等,成渝及西安地区的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产业等的带动作用,拉动整个区域的复工复产。
鼓励原材料生产企业优先复工,包括钢铁、化工、石油等,为其他行业企业复工提供基本保障。
鼓励产业链比较短的行业,通过行业协会协调整合,以及调剂相关生产要素积极复工。鼓励复工地区的企业加大本地化配套力度,虽然短期增加生产成本,但可以降低因疫情严重地区供应商停工带来的经济影响。
3.制订灵活措施,确保有工可用
鼓励用工地区和劳动力输出地区主动对接,精准摸查用工需求,推进线上供求匹配和远程招聘。鼓励劳动力输出地区和用工地区之间的“点对点”运输,避免公共交通出行中疫情的风险。
鼓励企业采取灵活的用工方式。如,非疫区的应届毕业大中专学生提前参加工作,以工代培,为企业复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聘用非疫区的退休人员;在复工之后根据订单需要短期内组织员工加班加点;在合适的环节和岗位加快推进机器换人。
4.完善复工保障措施,统筹监督
加强湖北省以外的其他地区复工复产的统一部署。明确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复工时间,统筹各地疫情防控情况,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全面恢复交通、保障物流、路途防疫等保障,引导企业制订生产防疫的具体细则。复工地区通过征用宾馆、体育馆等预留备用,加强防疫预案。
各级政府部门对于不认真落实复工复产要求的地区要明确通报责令纠正。监察督查措施要落到县城,细化到乡村,通知到人员,各地交管部门务必确保高速公路畅通。确保外地返程复工人员“车能行”、“门能进”。
鼓励上下游装备企业之间豁免延期履约的违约金,为企业提供基于订单的中短期低额或免息贷款,为出现现金流问题的中小企业提供必要资金担保等。
各级政府要对中小型装备制造企业给予重点关注,千方百计避免中小企业因为疫情影响导致的短期现金流断裂而致使企业破产、人员下岗,政府部门应组织金融机构、龙头企业提供短期贷款、供应链融资等各种金融手段,给予积极帮助,以使中小企业顺利度过难关。
5.复工企业要疫情防控与保障生产两不误
企业应建立以经营责任第一人为负责人的疫情防控工作体系,保障应急物资、消杀用品、防护物品等,安排专门的医疗点,并设立临时的隔离点,做好突发情况预案。
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加强员工每日的体温监测,通过视频监控等手段,加强生产过程中的防疫监管,在办公楼、餐厅和宿舍均应当及时消毒,避免员工聚集。对于劳动力密集的生产线,如电子行业的总装线,要适当降低生产节拍,加大员工的间距。
采用科学、先进、有效的生产管理措施。通过错峰排班、分时生产等形式保障重点产品、紧急订单、重要客户、国外订单等重要订单的生产。鼓励企业采用科技手段及时补上产业链断点,如通过增材制造的方式替代模具制造;加快改进生产设备的柔性化和无人化,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物料的搬运频次,缩短搬运距离;通过VR/AR等方式为新聘人员进行培训等。
通过互联网等多种灵活方式拓展生产经营工作。利用大型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信息化服务,积极推行网上办公、远程协作和数字化管理。采用在线远程办公、视频、电话、网上投标等多种方式进行市场开发,以及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线上服务,尽量确保重大项目进展不受影响。
上一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召开装备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专题研讨会
下一篇: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入选 《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沪ICP备05060958号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同济大学机械南馆303 邮政编码:200092